风险
01
隔一段时间的硬拉可以帮助睡眠,但硬拉的时候必须达到一定程度,可以慢慢上重量。
02
以新注册的推算起,入圈刚好这个月两年,回顾细数了一下自己的行为
线下参加过很多社区活动
囤过大饼
丢过大饼(打新丢了一点点)
半夜熬过很晚
一天看过二十次行情
做过空投
录制过空投教程
亏过钱
推特上学习分析过其他人的事件思路
打新赚过钱
试过合约
知识库建立
做过文章翻译
…
…
除此之外,结构性的东西其实没有,投资的框架还没有,如何赚钱的思路根本不清晰。炒币上脑似得,没有实事求是,输出的东西还是太少(没有坚持输出)。坚定可执行的地方没有,还在混沌期。时间24个月,大饼的熊市就这么过去了,大饼的牛市就这么来了,我却没有重仓抓住,白白浪费。
还是自己太贪了,还是自己没有全面的信息基础设施,没有深入理解这个行业的牛市转化是什么,也没有深入稀缺的本质,没有深入理解金融世界的周期是什么,没有向最优秀的人学习,老想着自己能搞点什么出来,殊不知顺势而为。
普通人在牛市容易亏钱,这句话反而不假,非常痛的领悟。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挣哪部分的钱,反而可能像无头苍蝇,割肉、拿不住、手痒,都会轮番上演各种情绪在人身上。殊不知少即是多,慢即是快。殊不知最终是控制自己。这也算是长见识了,长了底向下的见识。
即使是往回头看十年,我也很失败,无数的精力被分散浪费,时间才是最奢侈的事物。
(有一个亲身的例子,2010年刚开始上高中的时候,当我所在的一个偏僻的县城班上都知道iPhone、安卓的时候,我为什么没有选择义无反顾地加入移动互联网?没有跟上范式转移?即使后来上大学,我还自诩想做互联网。为什么还没加入移动互联网的浪潮?为什么我那时候不知道大饼?值得深思自己的信息狭隘。我想这个前十年的问题,会一直警示我自己。)
今年在网络世界,遇到Nat Friedman(曾经是 GitHub 的 CEO,现在是一名风险投资家)他说的 “一周是一年的2%”,恍然大悟,认真对待每一周啊。
遇到Patrick Collison 他说
1.没有人会教你如何思考。你要形成自己的世界观。
2.多读书,尤其是多读历史,早期的人对未来的设想有时比现实的结果更好,从中能获得更多想象力。(再提Ray ·Kurzweil和John Naisbitt两人)
3.找到你感兴趣的领域中的优秀的人,和他们成为朋友,网友也可以。
4.不光要说,也要写—-因为演讲是一次性的,听众越多越无趣,而且随着传播变得更加不严谨;但写作可以穿越时间、重复阅读、不断更新,并且更加完整、更加清晰、更加严谨
5.你不应该跟随你欣赏的人,而是跟随他们欣赏的人。所以我试着搞明白我欣赏的人是怎么成为他们现在这样的?他们的上游是什么?
脑子里错误的观念和不自知、不自觉的有毒东西太多,要去消除不容易,它们简直侵入血液、骨髓。
我现在能找到的两点办法就是,一:不断去重读这些有影响力的人写的东西,我也在重新验证,他们的预测是生效还是当时误导他人。如果趋势还在,我大概率还能多读他们的思考,跟随他们现在的思考。二:除了强制输出,重读、重联自己写的东西,不用一味地追求最新的东西,新东西的出现是没有止境的、高频的。人的精力和时间又是有限的,跟不上这种频率。去看三个月、一年前的事情,因为历史是有限的事实,未来是随机的事物。
03
在二十岁里的第二个5年,第二次给自己创造了窘迫,上一次还是2019年在澳洲打工度假。现在穷迫到下个月房租刚在两个小时前续上,但还all in面对10岁写的笔记——创造价值的东西。
有人在大街上吆喝挣钱,有人在数字世界起早贪黑、争分夺秒挣钱,世界已然如此丰富,我的机会很多,这个机会是:群体发病,我必须在现实和理性之间选择理性、勇敢。
未来我要向王川学习,他是这几年对我影响最大的看不见的人,改变了我的行为、思考、世界观。应该说在我过往的成长经历中,从来没有追星、崇拜、仰慕人这类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。(这是我个人身上的可悲,对于我自己来说,我现在认为这种力量巨大,不一样适合别人,但适用于我。)
约瑟夫 坎贝尔说每个人在每一个人生阶段应该有一个心中的神,来指引自己,这种力量是巨大的。
当然我并不是说王川是我心中的神,而是从他的文字,我找到契合我自身的智慧,我愿意去挥舞的“剑”,指导苍白的自己,这就是我想说的。
04
夜啊,谁也无法拒绝这样的夜晚,人文和科技的交汇。